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东晋小军将 > 第三十九章 新辞典

第三十九章 新辞典

上一页东晋小军将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小说阅读网在线收听!
郡的百姓。姐夫若有意,我便去信跟父亲说明。”

本来似何铮和刘家这种姻亲关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任职的。但是过江以后,门阀政治盛行,这种回避制度根本没人在意,所以刘牢之才会对何铮提及此事。

何铮喜道:“郡功曹已经是不低的起点了,我有什么不愿意的!那就有劳阿全了!”

刘牢之笑道:“自家人有什么好客气的!除了安丰郡的缺,我大哥刘义之,现在是鹰扬将军,已经可以设置参军等属官,何家有合适的人也可以推荐给他!”

何铮一愣,还是点了点头。刘义之和他大哥何淳同岁,如今何淳还在南山书院学习,等待机会,刘义之却已经是物品的将军了。虽然鹰扬将军不过是个五品杂号将军,朝廷诸公对于武职业存在歧视,到底也是踏入仕途了。

听刘牢之这么一说,何铮也有些不自然起来,留下了几套书,便告辞回去了。

刘牢之打开木盒,认真的读起《辞典》来。现在的装订技术有限,这套《辞典》分成了五册,但目录检索就占据了一册。全书通俗易懂,除了是竖排的,内容上跟后世的书已经相距不远。合上书册,闻着书墨的香味,刘牢之不禁有些痴了。

“这书不错,可以作为礼物了!对了,虞真成亲之后,半个多月了,一直还没有回到医馆里去,正好拿着这套书,到徐府去做客,问问此事!”

让孙乾等人提着书,拿上几盒一品汇的点心,刘牢之便骑马往徐邈府上走去。京口虽然说是城,在城墙内的内城毕竟很小,大多数百姓都住在城外的村落里。每个村落里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大户人家,这是因为这些村落大都是当面的流民所聚,普通百姓难以南下,只得投靠当地大族,一起结伴而行才能安全到达江南。郗鉴当年安置这些流民的时候,也没有把这些流民组织打散,而是按照流民自身的组织来安置。

刘家和徐家离得不远,不过四里路,正是秋收时节,一路上闻着空气中弥散着的稻香味,分外的舒服。从刘家往外走的这些路,这几年刘牢之都安排着拓宽并硬化了,走起来格外利索。刘牢之看着路两边忙碌的农人,想起自己刚来京口时看到的情形,不禁感慨,问身边的孙乾道:“孙乾,这些都是咱们家的地吧,不知道现如今,这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孙乾四下看着,说道:“这些地肯定是咱们家的,不过收成怎么样,我可就不知道了。我这就去找个人来问问!”说完纵马往前,去把最近处的农人叫来。

不多时,一个身穿土黄色棉衣的中年汉子,卷着裤管,一路小跑着跟在孙乾马后,到了刘牢之面前,大声道:“牛二见过郎君!”

刘牢之仔细看了看,笑道:“原来是你!”这牛二是家中的老部曲,还有个兄弟在北方的军中跟随在刘建身边,当年刘牢之初来京口,到过牛二的家里。这牛二虽然姓牛,家里却是养不起牛的,还是刘牢之给佃客家里分了牛。

牛二有些拘谨,两只手不断地摩挲着,不知道是要垂下还是放在身后,闻言也只是低着头道:“难得郎君还能记得小的。”

刘牢之道:“你不用拘谨。那年我去过你家,当时你们家只有三家草房,只有几只鸡,过得甚是清苦。”

牛二道:“郎君记得没错。”

刘牢之问道:“你且说说,这几年家里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改善?”

牛二道:“回郎君的话,当然是有改善的。自从郎君给我们每户配上了牛、播种机和拖车,我们一家人种这些地就精细了不少,亩产从原来的不到两石,现在能达到三石,郎君收的租子又少了,这几年难得有了余量。”牛二说了一会儿话,渐渐地放开了,清了清嗓子,又说道,“原来每年秋收的时候,一家人总是要起早贪黑的忙一大阵子,现在老管家从芜湖要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东晋小军将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