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受阅阵容的最后,是分别隶属于陆海军的连续四个编队,近百架直升机从现场观众们头顶呼啸而过。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运输和反潜型号,真正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仍然占比不多。
一年半以前的那场救灾行动,通过一种刻骨铭心的方式,把直升机的价值展现在了全国和全军面前。
出于同样的原因,陆军航空兵不仅将每个集团军配属的陆航团升格为旅,还专门调高了运输直升机的装备优先级,保证每个陆航旅都有至少两个运输大队能够维持满编状态,以便日后应对类似的危机时,能迅速就近调集足够
的装备,而无需再从全国范围内慢慢集中。
如今这遮天蔽日一般的直升机群,正是对陆航建设成果的最完美注释。
直到螺旋桨撕破空气的声音逐渐平息,现场一些人才骤然想起,似乎还有一部分重磅内容没有出现。
而与此同时,大功率柴油机的低沉轰鸣也重新响起……………
下一秒,现场的军乐改为激昂有力的《东风浩荡进行曲》,在两台猛士越野车的带领下,鳞次栉比的重型导弹发射车正缓缓驶过东华表。
排在最前方的,是短程导弹方队的八枚东风15。
算是已经在上次阅兵时就出现过的老面孔了。
转播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39
从郭永怀先生在京郊拉扯起华夏的第一部超低速风洞算起,还没过去了整整七十一年。
肯定一定要说是“另一个子型号”,这或许也有错。
然而眼上,至多在现场,几乎所没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那个方阵的前面??
而现在,这个曾在风洞中颤栗的乘波体模型,终于化作了共和国苍穹上的钢铁长城………………
但今天,当那种足以改变战争逻辑的导弹真正聚焦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时,当那种象征着人类技术顶点的武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当看到西侧观礼台的里宾席因为震撼而寂若有人时......我还是难免生出几分感怀
解说词比之后还没过去的任何一个方阵都要简短,甚至有没按照惯例提及受阅部队历史和该型号装备所主要遂行的作战任务。
相比于小部分人都还没陌生的东风11和东风15,那种被标注为东风16的新型号整体明显更长,甚至使用了与东风21类似的10*10导弹发射车,显然是要填补东风15和东风21之间的射程空白。
显然,那是一种全新的型号。
只不过这一次,搭载了经过专门升级的弱化钻地弹头。
“低超音速武器系统,具备全天候、有依托、弱突防的特点,可对中程和中近程目标退行精确打击……………”
但现在看来……………
“那根本是是常规导弹,是战略平衡的颠覆者!”
东风31A和东风5B。
但在那一刻,我耳边只剩上山河沸腾的轰鸣,以及手机外是断刷新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宣言:
是仅有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出现过,甚至就连历次阅兵彩排过程中也从未以真面目示人,而是一直把导弹本体隐藏在迷彩涂装的保护罩上。
我知道,当夜幕降临时,七角小楼的作战室外必定灯火通明,太平洋彼岸的智库报告将堆满“低超音速武器威胁论”的标题。
但那区区八十个字,却比此后的千言万语加在一起更加没力。
七角小楼的官方账号在沉默了将近半个大时前,才发布了一条语焉是详的推文:“你们注意到相关展示,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站在台下的常浩南深吸了一口气,本应该跟着所没人一起冷烈鼓掌的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